天天熬夜玩手机?眼睛“斜”了,别怪我没提醒你!

zui近,一则“安溪16岁少女因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,眼睛竟‘斜’了!”的新闻,引发广泛关注。

原来,16岁女孩小琪(化名)放学回家后手机不离手,喜欢刷短视频、看小说,每天甚至熬夜玩手机长达4小时,zui终导致双眼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,需进行手术矫正。

类似的案例,屡见不鲜——东莞11岁女孩小美(化名),每天看手机超5小时,眼睛也“斜”了……这些事件,无疑揭示了斜视与用眼习惯的密切关联,为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敲响了警钟。



斜视:不只是“眼神问题”

斜视,并非简单的看东西角度不正。它是由于双眼无法协调使用导致的。

简单来说,就是两只眼睛没办法同时盯着同一个目标,一只眼睛看目标的时候,另一只眼睛却往旁边偏。

斜视分好几种类型。包括:

内斜视:眼球向内偏斜,看起来有点像“对眼”,俗称“斗鸡眼”。

外斜视:眼球向外偏斜。

垂直斜视眼球上下偏斜,多伴有代偿性歪头姿势。

图片.png

此外,按病程可分为隐性斜视(仅特定场景出现)、间歇性斜视(疲劳时加重)和恒定性斜视(持续存在)

斜视不仅影响外观,更会损害视觉功能。低龄儿童长期斜视可能导致弱视(视力发育不良)、立体视丧失,甚至引发心理自卑。


长时间看手机,为何会诱发斜视?

睫状肌紧张:近距离用眼时,睫状肌持续收缩,易引发视疲劳,双眼视功能异常。躺着或侧躺看手机时,用眼负荷不等,也会导致双眼无法协调配合。


斜视的 “危险信号” 有哪些?

视觉异常:重影、模糊、畏光。

行为改变:频繁揉眼、歪头视物、凑近屏幕。

外观异常:眼位不对称、眼睛偏斜。


“三驾马车”,科学防治斜视

常规治疗:
三棱镜矫正:轻度斜视可通过配戴棱镜缓解视物重影。

视觉训练:通过大脑眼睛联动训练,增强双眼协调性。

手术治疗:

适用于斜视度数大、保守治疗无效者。手术调整眼外肌长度,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。

生活干预:
“20-20-20”原则:每用眼20分钟,远眺20英尺(6米)外物体20秒,帮助放松眼睛。
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:每次使用电子产品时间zui好在15分钟以内,每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,避免夜间关灯使用。

保持正确姿势:使用电子设备时,眼睛与电脑至少距离70厘米,与手机至少距离30厘米,与电视则要保持屏幕对角线的4倍距离,避免侧卧或俯卧用眼。


关于斜视,这些误区要避开!

Q
误区 1:斜视只能手术矫正?

A: 轻度斜视可通过保守治疗(如配戴三棱镜、视觉训练等)改善,需由医生评估。

Q
误区 2:成人斜视不需要治疗?

A:成人手术可改善外观和帮助视觉功能建立,建议手术。

Q
误区 3:戴眼镜会“越戴越斜”?

A:正确验光配镜可缓解部分斜视症状,避免病情加重。

爱尔眼科提醒:斜视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就自己消失。在孩子3岁以前,视力和视功能发育得很快,这时候通过屈光矫正、视觉训练,或者手术矫正,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。要是超过12岁,虽然还能矫正外观,但视功能恢复起来就困难多了。

家长们要是发现孩子两只眼睛的位置和运动不太一样,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详细检查,尽早矫治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确诊、早治疗”,可别耽误了孩子的zui佳治疗时机。


撰文:陈炜
编辑:刘珂琪
专业审核:刘涛
终审:彭红缙、李青霞



800 +

眼科医疗机构专业服务

7000 +

眼科医生及视光师

365

365天24小时客服在线咨询

24

24小时自助预约服务

找医院

选择您需要了解的医院